追尋民族音樂的根!!(三)
撰文者:許常惠;呂錘寬 輯

八月四日  晴偶陰

歌唱是山胞表現感情的直接方式

 

上午九時,武塔村幹事楊福壽來到旅社,告訴我們:昨天沒有找到的會唱古老民歌的白彩鳯女士現在南澳村,要不要請她錄音?我們謝謝楊幹事好意,決定立刻到鄉公所的鄉長辦公室錄音。白女士(六十歲)共唱了四首純樸而優美的泰雅族民歌。

 

① 情歌(單音唱法,民歌式)

② 收獲小米歌(同前)

③ 回憶過去,結婚時最快樂歌(單音唱法、朗誦式)

④ 山上情歌(同前)

 

白女士以朗誦式唱法在唱敍事歌時,因其音色與唱腔優美,已接近民歌式唱法了。這是一個意外的收穫。白女士臨走時還告訴我:「我母親八十多歲,懂更多的山地民歌,等跟她學好後,再請你來錄音。」山胞對民歌的態度,總是那麼謙虛而真摯,使我感動。歌唱對山胞來說是表現他們的感情的直接方式,在每一個人的生活裡不可缺少的。所以民歌不僅是給人聽,更是給人唱的。平地人與年輕山胞恐不怕會了解了。

 

十點離開南澳,一路往花蓮南下。下午一點到達花蓮。今天下午大家休息下來,等幾天來的疲勞回復後,明天又要應付更多的忙錄的工作了。

 

百歲人瑞載歌載舞

九月五日  陰偶雨

 

上午八時半,林道生兄陪同我們,去花蓮縣政府拜訪吳水雲縣長。由縣長室打電話到三個山地鄉:豐濱鄉、秀林鄉、卓溪鄉,並決定了調查的日程。

 

花蓮縣的民族音樂對象,主要為山胞音樂,包括阿美族、泰雅、與布農三大族的民歌。第一站為豐濱鄉,今天中午剛好吳縣長也要去豐濱鄉,於是坐了縣長的車,一路往南到了目的地。

 

豐濱鄉陳建忠鄉長是舊識,年前因民政廳的山地歌舞工作,請教過他翻譯一首卡利灣族的催眠歌。卡利灣族在台灣山胞中算是最少數群之一,它的語言與文化幾乎要失傳了,而陳鄉長便是屬於這一族群的後代。與陳鄉長一起吃了中飯後,下午一時在豐濱國小的教室開始錄音。

 

這裡的山胞多數為阿美族,教室裡來了八個老山胞男女。這一個下午的大約兩小時,我們從八個人的唱者中,共錄了十七首阿美族民歌:

 

① 感謝收穫歌(單音唱法,領唱與眾唱式)

② 驅邪歌(同前)

③ 看牛歌(單音唱法,民歌式)

④ 歡迎歌(同前)

⑤ 除草歌之一(同前)

⑥ 飲酒歌之一(單音唱法,朗誦式)

⑦ 跳舞歌(單音唱法,領唱與眾唱式)

⑧ 豐年祭跳舞歌之一(同前)

⑨ 豐年祭跳舞歌之二(複音唱法,自由對位式)

⑩ 飲酒歌之二(單音唱法,領唱與眾唱式)

⑪ 豐年祭歡樂歌(同前)

⑫ 迎客歡樂歌(單音唱法,民歌式)

⑬ 情歌(同前)

⑭ 寂寞自慰歌(同前)

⑮ 除草歌之二(同前)

⑯ 離別歌(單音唱法,領唱與眾唱式)

⑰ 對樂歌(同前)

 

其中張樂琴女士唱了①⑥⑦三首,以一百歲的超級年齡,不僅能獨唱,還能領唱,真難以相信。

 

我問她:「您幾歲了?」

 

她想了一想說:「日本人來時,我十六歲了。」我算了算:十六加五十,再加三十三年,差不多了。旁邊另一個老山胞指一個老人,對我說:「他叫張輝明,今年七十五歲了,是她的兒子。」我再看一看張女士,背雖然彎了,但又叫,又跳,我實在不敢相信她的年齡。

 

下午五時半回到花蓮市,休息了半小時,我們又出發了。這一次與上午方向相反,一路往北,六時左右到了秀林鄉秀林村的鄉公所。結果鄉公所沒有人等。幸虧,鄉公所有一位羅亨喜先生留著,為我們到處聯繫,才知道今天上午由縣長室打來的電話,秀林鄉的人聽錯了,以為明天下午六時。最後,由羅先生而找到另一位鄉公所的職員李水泉先生,到了七時半,總算邀請到了三位女性的老山胞。

 

花蓮縣秀林鄉的泰雅族、從語言系統上與台北縣、宜蘭縣與桃園縣有所分別。前者屬於Sazeks,後者屬於Tapal,而民歌也受了語言系統的不同,稍許有所變化,例如前者有複音唱法的卡農式民歌,後者較富於旋律性。至於喜歡吹口琴、跳口琴舞、二聲、三聲或小音程的旋律結構是共同的。今晚採集了八首民歌,雖然沒有口琴演奏,沒有卡農式的複音民歌,但仍不失為真實的古老民歌。

 

① 感謝神恩歌(單音唱法,朗誦式)

② 上山工作,收工下山歌(單音唱法,朗誦式)

③ 收穫歌(同前)

④ 採菜採地瓜歌(單音唱法,民歌式)

⑤ 相聚歡樂歌(單音唱法,朗誦式)

⑥ 惜別歌(同前)

⑦ 女兒出嫁歌(同前)

⑧ 兒歌(單音唱法,民歌式)  (三)

 

前一篇:追尋民族音樂的根!!(二)

下一篇: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四)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