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十一)
原發表媒體:不明報紙【繼往開來】
撰文者:許常惠;呂錘寬 輯

八月十七日  晴

 

今早麻念台回台北,我們隊伍剩三個人。

 

下午二時半,搭金馬號公路車往南部走,到達台南已七時半,以北管研究獲得碩士學位的舊學生王振義在車站等候我們,找到旅社,安放好行李之後,另一舊學生周理俐請我們吃晚餐。預定明天起在台南一帶做南管、傀儡戲、皮影戲與牽亡歌的調查。

 

八月十八日  晴偶雨

訪老藝人觀傀儡戲

 

上午九時僱了一部計程車,往高雄縣茄萣鄉出發。王振義當嚮導,十時到了茄萣鄉白沙崙村的梁寶全先生(五十三歲)家。梁先生就是新錦福傀儡戲團的主人。

 

梁先生說:演傀儡戲或布袋戲是他們家的家傳,到他的兒子輩已有五代的歷史。不過他好像不明瞭我們的來意,又怕我們偷了他的技巧或音樂似的,不肯為我們表演,在我們再三的請求之下,才潦潦草草唱了兩小段傀儡戲(①老生出場,②小生出場),極像道調的風格。然後拿出他的寶貝傀儡,有古老的,也有新做的,給我們看。

 

他說中外人士都來看過他,也有商人出價數萬元想買他的古老的傀儡。那幾個古老的傀儡是幾十年前在大陸福建作的,看起來確是真品而精細,難怪他當寶貝不輕易賣給人。不過他說新作的傀儡外國人買去了不少。他又說:現在靠演傀儡戲是不能吃飯的,所以他也從事農業,作一點買賣。提起傀儡戲的音樂,他始終在怕人家偷去,那是不可思議的,不明瞭他有多少音樂,怎麼會怕人家偷去?

 

看到梁寶全的情形,使我想到兩種情形:

 

1. 外國人重視我國民間藝術,因此以高價來收買我們戲劇音樂資料(如戲裝、傀儡、布袋、樂器或樂譜等),高價來聘請出國演出,拍成電影收集起來。我們南部的皮影戲與傀儡戲曾到法國、德國演出。

 

2. 在本國不受歡迎,不受重視的情形之下,這一行業的人無法生存。因此這一項民間藝術愈來愈沒落,演出藝術的水準逐漸降低,更是後繼無人。

 

今天上午梁先生不肯演給我們看,我想多少來自他沒有自信心。而民間藝人沒有自信心,便是因長久以來由前述兩種情形造成的。

 

中午回台南。下午四時訪問設在台南市武廟裡的「南樂振聲社」。振聲社是南管團體,創社至今已有一百廿年的歷史,這個年代是根據振聲社傳社之寶的一把琵琶後面所刻的年代而來的,台南振聲社與鹿港聚英社是本省現存南管團體中最古老者。台南另兩個南管團體:保安宮的南聲社與海安宮的同聲社都是由振聲社分出來的。

 

南部流行的新陣頭

 

在振聲社,我遇到老社員郭炳森先生(八十歲),他說現在社員不多,而且都是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只能演奏、清唱,不能演戲。聽了他一番話,使人感到後繼乏人的悲哀。

 

晚上七時,再駕車至台南縣善化鎮文昌里,訪問陳武周先生(四十九歲),他是此地有名的牽亡歌師傅。陳先生與上午訪問的傀儡戲師傅梁先生性格不同,陳先生給人大方,開放而善良的印象。

 

牽亡歌是近數十年來在南部流行起來的新陣頭──一種遊行的歌舞小戲隊伍。顯然的由舊陣頭的競賽而變化產生出來的。陳先生認為牽亡歌用於喪事大約五十年前。從前在本省中南部的農業社會迎神賽會,或者農曆七月的普渡期間,一個鄉鎮裏的陣頭的競賽是激烈的。於是有人把牽亡編入陣頭,這個陣頭後來演變成辦喪事時常做的節目之一。換句話說,牽亡歌最先用於普渡,或媽祖等熱鬧場面,大約五十年前才用於喪事。當時角色有秀娘(旦)、大嫂、紅姨婆、法官(紅頭),僅紅姨婆唱歌搖鈴,動作較樸實簡單,勸人不要被紅姨婆煽動,現在要亡者含笑歸土,牽亡魂過關,紅頭的動作增加,並加了許多虛偽的滑稽表演。

 

牽亡歌總共來往過七十二關(去回各三十六關),歌詞與曲調都是傳統民謠,但演唱起來喧噪而帶些詼諧趣味。陳先生說:「聽說政府要禁止牽亡歌。」語氣中帶惋惜的心情。我覺得今天的牽亡歌,某些民間藝人團體,固然走向過份頹廢或虛飾的表現,站在節約或破除迷信的立場,廢止這種表演不無理由。但如果當它是民俗藝術,適當的保存其歌舞小戲部分也是應該的。我們已經失去太多的傳統民間藝術了,不要輕易的談論廢止傳統民俗藝術。

 

今晚我們共錄了三段音樂:

 

① 大調:牽亡歌的引子

② 牽亡歌:路關(過三十六關)

③ 牽亡歌:將水(九家南)

 

陳武周先生與太太蘇桂雲女士都能唱、能演、能奏、不愧為一對優良民間樂人。  (十一)

 

前一篇: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十)

下一篇: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十二)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