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音樂教育與天才兒童
原發表媒體:中國時報
原發表日期:1976-06-20
撰文者:許常惠

提起台灣的兒童音樂,我們都會連想到榮星合唱團、台南三B管弦樂團、光仁小學音樂班,還有近年來在全省各地創立的少年合唱團、少年管弦樂團……,盛況似乎不下於少年棒球隊。你去看看每年舉行的全省音樂比賽,兒童組總是人數最多,成績最佳,那些來自各地參加比賽的兒童,連同他們的家人,幾乎要把會場擠得人山人海的盛況!對於兒童音樂的這樣盛況,尤其對未來中國音樂的前途,我們不禁要抱起很大希望來。

 

然而事實似乎不是那麼單純。今天在我們這個社會,家境稍許好一點的讓孩子們去參加兒童合唱團,去學習鋼琴或小提琴,本來是一件好事情。但這件事情,如果造成孩子們的負擔,父母的虛榮心,音樂老師的爭權奪利的時候,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何況,培養兒童明星或天才兒童該不是國家對兒童音樂教育的真正目的。

 

「天才兒童」這名稱不知誰開始使用的?但這二十多年來,在我們這裡已經用得司空見慣了。對於一個彈好一點鋼琴,或拉好一點小提琴,或具有絕對音感的兒童,我們隨時送給它「天才兒童」的名稱,像貼上去一張商標一樣,我們對天才的標準實在太放寬了;獲得「天才」頭銜的兒童將會造成如何不正常心理我們不去管他。在西洋音樂史上,他們說只有一個人值得稱為「天才兒童」,那是莫札特。而我們這裏卻到處有天才兒童,我們對自己怎麼這樣自我陶醉?

 

這二十多年來,如果我們的兒童音樂教育真正成功,為什麼大專音樂系科的水準仍是無法提高?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或社會人士仍是看不懂五線譜,仍是不欣賞正統音樂?為什麼我們的國民仍是不愛好音樂,不鼓勵音樂,不了解自己中國的音樂文化呢?

 

其實兒童音樂教育(幼稚園到初中)的目的不外乎下列幾點:

(1) 讓我們的兒童喜歡音樂,以自由演奏、歌唱,欣賞的方式,讓兒童去玩音樂,去接近音樂。

(2) 讓我們的兒童能分別好的音樂與壞的音樂。

(3) 讓我們的兒童了解自己中國的音樂。

 

這應該是起碼的標準,如果國中畢業的國民,仍是不喜歡音樂,不能分別音樂的好壞,不了解自己中國的音樂,我想我們的兒童音樂教育是失敗的。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