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音樂家庭-北港陳家
原發表媒體:今天雜誌
原發表日期:1969-04-01
撰文者:許常惠

在十八世紀初的西洋出現的幾位大音樂家中,巴哈的存在好像是構成這時期音樂藝術的輝煌頂峯,他的作品表示他以前音樂的綜合或總決算,而且還更深刻地影響到後代。我們都知道這位近代西洋音樂之父巴哈(Jean-Sebastien Bach 1685-1750),但好像少數人知道他是出生在德國有名的音樂家庭,巴哈一家的存在是近於神秘的,只要你翻到音樂大辭典,你就知道這個傳統的音樂家庭,在德國前後兩百年裏輩出了無數的音樂家,兩百年裏巴哈全家人始終從事於音樂工作。就是在這個深厚的音樂環境裏產生了偉大的巴哈,產生了西洋音樂的傳統。

好的音樂家需要在好的音樂環境裏長期地培養,同樣的,好的音樂傳統也需要數代或數十代的優秀音樂家來傳承。這應該是古今中外不變的道理,但在中國,尤其宋代以後,由於士大夫階級的輕視藝術工匠的觀念,轉而輕視所謂的「樂工」或「樂奴」,這情形就不同了。社會上看不起音樂家,怎麼會有好的音樂家庭與音樂傳統產生呢?老實說,在中國對音樂家的重視(也許止於表面上的)不過是近數十年來的事情,所以才產生了些好的音樂家或音樂家庭,譬如馬思聰一家:馬思聰-小提琴兼作曲家;馬思聰夫人王慕理-鋼琴家;馬思聰胞弟馬思宏-小提琴家;馬思宏夫人董光光-鋼琴家;董光光胞弟董麟-指揮家等。

在台灣音樂界近年來也產生了一個音樂家庭,那就是北港的陳家。提起北港的陳家,像北港的馬祖,音樂界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在師大音樂系、國立藝專、省交響樂團、市交響樂團、電視交響樂團、甚至夜總會的爵士樂隊,我們都會看到這一家族的子弟。這數年來,每年的國立藝專音樂科新生考試,陳家的家長陳家湖先生總是率領全家人員,為他家的考生加油。情形總是那樣熱烈、那樣動人,使在場的嚴肅的考試官,也不得不為陳家的熱心音樂而微笑。

我們來看陳家現在有幾個音樂家吧:

家長陳家湖 54歲 中提琴與小喇叭 服務於鎮公所

長男陳茂宣 32歲 作曲與鋼琴     師大音樂系畢業

次男陳茂竹 28歲 鋼琴與長笛     海洋學院畢業

三男陳哲久 26歲 鋼琴           藝專音樂科畢業

四男陳哲正 24歲 低音大提琴     中原理工肄業

長女陳令觀 22歲 小提琴         藝專音樂科畢業

次女陳桂英 20歲 小提琴         藝專音樂科肄業

五男陳哲民 18歲 大提琴         中學生

三女陳琴姬 16歲 鋼琴           中學生

六男陳哲昌 14歲 小提琴         中學生

大媳婦  段悅治 30   聲樂

而如果再加陳家湖先生的表妹一家,即鄰鎮新港的林家,大大小小十多個音樂家,真是不愧臺灣第一大音樂家族。下面是林家的五員音樂家:

家長林玉琦 小提琴 醫生

長男林東哲 小提琴與作曲 師大音樂系畢業

次男林秀仁 爵士鋼琴

三男林秀三 大提琴 藝專音樂科畢業

長女林都美 聲樂  藝專美工科畢業

陳家湖先生服務於北港鎮公所,兼北港中學家長會會長與北港音樂協會理事長,他有一個與人不同的想法:子女非學音樂不可。也因為他在北港的關係,國立藝專每年的環島巡迴演奏會,一定有一天排在北港,可見陳先生對音樂的熱心程度。

陳家的小音樂家現在漸漸長大了,而逐漸在臺灣的音樂界活耀起來;陳茂宣是「江浪樂會」的一員,是年青一代作曲家中最有前途的一人;陳令觀任電視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林東哲任教嘉義師專,是嘉義一代最好的小提琴與作曲教師;林秀仁任豪華酒店樂隊領隊;林秀三是省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陳哲久以鋼琴組第一名畢業藝專,我們已經可以預料這一家族在未來臺灣樂壇上的重要地位了。

而且,陳家自民國五十四年起至少每年舉行一次公開家庭演奏會:第一次民國五十四年在北港;第二次五十五年在北港;第三次五十六年在北港;第四次五十七年在虎尾;第五次五十七年在北港;今年更計畫他們一家的演奏會在全省各地舉行,我想在臺北我們也會看到臺灣的音樂家庭-北港陳家的真面目。

在國內激起音樂年與文化復興的時候,在音樂方面我們真正需要的應該是像陳家的這一家人,如果我們有更多的音樂家庭,中國音樂的復興是可以保證的。但願北港的陳家能像德國的大巴哈家,連綿繼承數十年或數百年,為未來的中國音樂樹立起優良的傳統。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