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青年管弦樂團的弦樂演奏會
原發表媒體:中國時報
原發表日期:1973-09-29
撰文者:許常惠

在傳統的交響樂團中,弦樂成為整個音響基礎,是樂團編制的主幹,所以西洋合奏音樂開始的巴洛克時代,樂團幾乎只以弦樂構成。此後,經過古典而浪漫時代,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打擊樂器逐漸加進來,完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交響樂團。然而無論任何時代,弦樂組在交響樂團所佔的地位始終是首要的。

中國青年管弦樂團街前一次(629)交響樂的演奏會之後,這一次(914)從他們樂團的弦樂組,精選了20個好手,演奏了一場弦樂。目的是顯然的,他要表現樂團的真功夫弦樂組的基本演奏技巧,他們以自信與勇氣在實踐堂舉行了這一次音樂會。聽完了這一場音樂會我覺得這個樂團的潛力是值得炫耀的,年輕人的自信是應該給於鼓勵的。

演奏會從巴洛克樂派的作品開始,維瓦爾第的複協奏曲顯得生疏而不夠熟練,義大利巴洛克弦樂的明朗與活耀的風格沒有表現出來。然後巴哈的一首弦樂組曲與一首第二號小提前協奏曲,演奏好像漸漸達到水準,但仍不動人,這一晚的演奏似乎到前半場最後一個節目:莫札特的娛樂曲,他們的潛力才發揮出來。古典樂派的這一首娛樂曲,音色明亮、快速樂句的一絲不亂的演奏技巧,使人體會到優雅而愉快的音樂感,那是古典弦樂特有的溫柔而乾淨的演奏表現。

不過這一場演奏會到了後半場才達到了他的非凡水準,毫無疑問的,那是國內最好的一場弦樂演走。指揮陳秋盛的拿手好戲似乎仍在國民樂派的作品(629日的交響樂演奏一樣):柴可夫斯基的悲歌與葛利克的挪威旋律,他處理的纖細而富有情感,他的不誇張的指揮是重視內在美的表現。他幾乎以同樣的手法處理了20世紀德國音樂興德米特的弦樂五章,我驚嘆興德米特的作品聽來如此溫和,最後一首巴爾托克的羅馬尼亞舞曲是現代國民樂派的作品,優異的技巧與熟練的演奏將巴爾托克的民族音樂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此地,巴爾托克不再是深奧的、艱澀的,而是民眾的、動人的了。

我覺得:中國青年管絃樂的這一場演奏,帶給未來的中國音樂進步與信心。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