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十一)
原發表媒體:民生報
原發表日期:1967-08-23
撰文者:許常惠

八月一日

 

民歌採集隊自從上月二十一日出發以來,到今天已經是第十二天,漸漸接近尾聲了。這十二天來,關於我們採集民歌的情形,幾乎每天報上都有所報導。我們特別感謝新生報的支持,但正因為這樣,我們獲得了地方民眾的合作,但也常被人問起:「你們為什麼要採集民歌?採集民歌的工作那樣重要嗎?這種民歌有什麼價值?這些臺灣福佬人,客家人,尤其高山族民歌能否代表中國民歌?對於整個中國(意思指漢族)音樂的復興有何關係?等等問題。

 

今天我利用等待民歌採集隊東隊來會師的時間,想寫一點我自己對採集民歌的感想,做為對上述幾個問題的回答。

 

我曾經在新生報上(七月十日)寫過一篇:「我為什麼要搜集民謠」,所以關於我個人為什麼採集民歌的部分,我想不必多贅了。

 

其實採集民歌的工作早就有人做了,過去在大陸上有許多做過,在臺灣也有不少人做過。但是,如果僅是採集的工作,它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或了不起的事情,只要對民歌有興趣,有時間,有金錢的人,隨時隨地,誰都可以做這個工作;我們自己在這次採集之前也做過這個工作。不過,過去我們大家做的採集民歌工作都是零零碎碎的,沒有組織的,沒有系統的,而我們這次做得(事實上是從今年三月開始)比較有系統、有組織、有計劃的團體合作而已。

 

在研究發揚民歌的過程中,採集工作只不過是第一步驟,下面還有整理、研究、出版、發表、編作、發揚等工作在等著去完成。所以,採集工作如果僅僅停留在採集的地步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它更不會對中國音樂的復興發生什麼作用。過去的人做的中國民歌工作便是停留在這第一步,我們到現在做到的,雖然比較全面的,有組織的,團體性的,但仍是做到這第一步為止。因此,我們這次回臺北之後,如果能繼續把採集到的民歌整理、研究、出版、發表,並以它為基礎做編作及創作的發揚工作的話,我相信它的價值將是無比的,它將影響中國音樂的前途,給中國音樂新的生命力,對復興中國音樂將能發生絕對的力量。相反地,這工作如果不能繼續展開,半途而廢,我們雖然擁有數十卷錄音帶——中國民歌的寶藏,但我們的工作仍是曇花一現。

 

至於「臺灣民歌是否能代表中國民歌?」這話似乎太無知了。臺灣的民歌雖然不能作為中國民歌的代表,但是臺灣福佬人,客家人與高山族的民歌當然屬於中國民歌的一部份,而我們今天在臺灣,為什麼不從自己身邊開始做起中國音樂的復興運動呢!

 

前一篇: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十)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