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民族性以及民族的音樂性!
原發表媒體:中國時報
原發表日期:1974-01-29
撰文者:許常惠

南美洲巴拉奎著名的「南美拉丁音樂團」,一月十二至十四日在國際學舍演唱了三晚,這三晚場場爆滿,並且引起熱烈聽眾反應,台上台下打成一片,鼓舞了全場聽眾。在台北這樣盛況的音樂會,恐怕只有跟來自歐洲的聞名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去年十二月十四至十七日分別在國父紀念館與中山堂演唱)相比。

 

「南美拉丁音樂團」所演唱的是熱情而浪漫的民間歌謠,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民族性。「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所演唱的是優美而高雅的民間,或藝術、或宗教歌曲;不同民族性在音樂上的發揮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可見,音樂的民族性在愈通俗的民間音樂中,愈容易辨別出來,而在愈藝術或宗教性的音樂中比較不容易辨別出來。

 

然而,「南美拉丁音樂團」與「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所演唱的音樂,儘管保持其強烈民族性,卻又能打動我們中國聽眾的心情。這就是音樂的效能或價值無國界的地方,但請注意這不是音樂本身無國界!

 

事實上每個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樂性,這個音樂性不只是一種曖昧的趣味不同而且具有確實不同的音樂要素與音樂風格:音階不同、曲調法不同、歌詞不同、唱法不同、樂器不同、奏法不同、樂曲形式不同、音樂表現法不同、音樂環境不同、音樂發展的方向與速度不同……,因此長久承傳下來,構成其音樂的不同民族性——特有的音樂風格、文化與精神。

 

聽了「南美拉丁音樂團」演唱會,使我又想到巴爾托克的那一句名言:音樂在國際性之前,首先要有國家性;在國家性之間,首先要有民族性!

 

「南美拉丁音樂團」的演唱能給我們聽眾那樣熱烈的鼓舞,而我們自己的音樂為什麼引不起自己民族的共鳴呢?這就是民族性的問題。

 

各民族不同的音樂性是構成音樂不同的民族性的基礎,所以音樂本身的民族性是具體的!我們不能與音樂效能或價值的無國界混為一談。就是這句「音樂無國界」的無考慮無責任的話正在嚴重的危害我們的音樂文化使我們不重視本國音樂的傳統,不提倡自己的民族音樂,使我們沒有自己的現代音樂,使我們沒有自己的音樂生活,最後使我們的音樂逐漸失去了民族性。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