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 曲低和眾 都要鼓勵 皆需淨化
原發表媒體:中國時報
原發表日期:1972-05-23
撰文者:許常惠

中國廣播公司在台灣,不僅以廣播,更以舉辦音樂會為樂壇做了不少好事,那是有目共睹的。

 

中廣推廣音樂以「曲高和眾」為目標,似乎有藝術大眾化,大眾藝術化的看法。因此他們曾主張流行歌曲藝術化,藝術歌曲大眾化,希望把音樂藝術的門為大眾打開。這是一個理想,能否做得到,能做到什麼程度,那是另一回事。

 

五月九日晚在中山堂舉行的「中國藝術歌曲之夜」第二次音樂會,便是在這種構想之下產生的。去年第一次所演唱的作品,包括近六十年來的三十一個作曲家的三十三首歌曲,參加演唱的聲樂家八個,另有國立藝專管絃樂團伴奏。今年第二次,包括十二個作曲家的二十一首歌曲與一部清唱劇,八個聲樂家,另有中廣合唱團與台中幼獅合唱團。

 

從參加的作曲者、作品、演唱者的數量來說,藝術歌曲之夜的規模之大是史無前例的;還有本為鋼琴伴奏設想而作的歌曲,改由管絃樂團或電風琴伴奏,以及演唱時舞台上亮出歌詞字幕等,也都是新構想。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中廣為這音樂會花了心血,他們以無比熱心在推擴中國藝術歌曲。這是可喜可賀的,但是有幾點必須注意:

 

(1) 演唱者(指獨唱者)除非是音質上的需要,不必在一場音樂會中請同樣音質的許多人參加,如這一場有四個女高音。一場藝術歌曲演唱會中,音質的變化多也許顯得熱鬧,但卻無法獲得深刻的集中感,弄得不好就成為藝術歌曲的群星會。

 

(2) 作曲者與作品的繁多,安排得妥當會使人了解六十年來中國歌曲的發展情形,但安排得不妥當,相反的會使人感到風格的混亂。

 

(3) 藝術的創新,無論作曲與演奏都不在表面上,如作曲者與演奏者的增加,演奏方式的更改,但是在內容上求創意,在質上求水準的提高。

 

毫無疑問的,沒有群眾的感情與精神基礎的藝術站不住腳!這是藝術史上的真理。

 

但是「曲高和寡」與「曲低和眾」又是藝術史上的現實情形!而事實上,我們這個社會需要「曲低和眾」的流行歌,但更需要「曲高和寡」的藝術歌。二者是兩回事,二者都需要鼓勵,都需要淨化。何況所謂「曲高和寡」的音樂,大多是指當時的新作品,只要它是真正優秀的,成了過去的作品之後便會和眾。

 

想兼容流行歌的通俗性與正統音樂的藝術性似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它所能達到的最好地步,也不過是輕音樂或沙龍音樂的情形。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