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音樂欣賞會聽後感
原發表媒體:聯合報
原發表日期:1971-07-08
撰文者:許常惠

   近幾年來臺灣音樂界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音樂團體與音樂會次數增加達到了空前的盛況。這一方面歸功於政府的提倡,另一方面賴於此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的音樂工作者的辛勞。我感到很奇怪:我們經常表揚回國講學、演奏,甚至於觀光的音樂家,卻很少慰勞或獎勵長年在國內默默耕耘的音樂工作者。鄧昌國藤田梓夫婦便是屬於這類的音樂工作者,我們不能否認這十多年來鄧昌國對臺灣音樂專門教育,以及藤田梓對臺灣鋼琴音樂的貢獻。

           

 鄧昌國接掌臺北市交響樂團已經有兩年了,老實說,經過他的整頓,這個交響樂團才有今天的規模。而且很明顯的,今天他所率領的臺北市交響樂團走出了一條路音樂藝術的普及。為此,他屢次舉行了為青少年的講解音樂會,巡迴於臺北市各級學校與臺灣省各地;也為此,他擴大了演奏節目的範圍,從巴洛克到現代,儘量演奏在臺灣極少介紹的管弦樂作品。他的這種意圖是正確的,因為今天臺灣音樂界所需要的仍是音樂的啟蒙與普及,沒有普遍性的基礎再偉大的藝術還是得不到生根、支持與發展。

   

 73日臺北市交響樂團在大專社團活動中心舉行的第24次定期演奏會,從上述意義來說是成功的。多彩的節目內容,熱烈的青年聽眾,相當堅強的銅管與打擊樂部份,鄧昌國的指揮也比從前熟練了,尤其是藤田梓的鋼琴獨奏,我們不能不說使這個樂團多彩而光亮。然而從純音樂的立場來說:這個交響樂團的第一、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的微弱的音響是演奏的致命傷(其實這是今天臺北所有交響樂團的通病),穆梭斯基的荒山之夜演奏得亂七八糟,單簧管的失敗,使藍色狂想曲變成黑色狂想曲,最後,大專社團活動中心的音響效果是惡劣的。

               

藝術上,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都要經過一番奮鬥與努力才能獲得。問題是開始之後,妳有沒有一天比一天接近目標。但願已經起步走,而且正確得面對了目標的臺北市交響樂團,有一天能成為自由中國第一流的交響樂團。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