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傳統與展望」音樂會之前
這幾年李泰祥在應用音樂方面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無論在電視、廣告與唱片音樂的製作上、或熱門樂隊的演奏上、他給臺灣的通俗音樂界帶來一般新鮮而充實的潮流,而且在那西化的形式中沒有忘記一點民族的內容。
畢業於早期國立藝專音樂科絃樂組,換句話說他是科班出身的,他在接近畢業時期已經被認為是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兼作曲者。畢業後,他曾任中國青年管絃樂團首席小提琴兼副指揮,市立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省交響樂團副指揮,另外他自己又主持過幾個樂團,十多年來他在正規樂隊方面的經驗是足夠他去應用的了。作曲方面,他很早就加入製樂小集,然後到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實驗音樂研究中心研究,回來後,無論在國內外的管弦樂、舞台音樂、舞蹈音樂、室內樂的發表、成為最使人注目的青年作曲家之一。我要強調的是,李泰祥在作曲上,原來是西方古典而後來追求現代的人,那時候民族與通俗的與他所走的仍差一段距離。
李泰祥是能雅又能俗的作曲者,大約從數年前開始吧!先是商業的音樂使他通俗,然後民族的歌聲喚起他的共鳴;具體的,李泰祥在林懷民的雲門舞集上發表現代民族音樂的嚴肅作品,在新格唱片表現其民族風格的通俗作品,引起音樂界強烈的反映和關心,更使廣大聽眾喝采。李泰祥找到他自己的音樂了。
中國新音樂數十年來的全盤西化,今天逐漸引起國人的反省和懷疑。人們剛往民族音樂復興的道路走上來了。就像這次李泰祥將要發表的新作,對於這些剛要走上民族音樂道路的作品,我們在批評之前,該先以親切的心情來歡迎它、鼓勵它、使它們有播種、耕耘、灌溉的時間,不然民族音樂的樹是無法開花結果的。
我認為傳統文化站在學術上需要經過嚴格的保存,但站在藝術的立場上是可以自由創新的。李泰祥在中國音樂的展望中,至少看到傳統經過創新而可以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