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馬獎影片的評審談電影音樂
原發表日期:1969-11-06
撰文者:許常惠

本年度二十七部入圍劇情片中,只有二十部提出配樂項目的評審,十三部提出電影插曲項目的評審,六部放棄有關音樂項目的提名。

看完二十七部影片之後,我覺得提出與不提出音樂項目,並不與電影音樂的優劣有明確差別。換句話說,反正每部影片都有配樂,我不懂影片公司提出評審項目時,是否有嚴格而認真的製作根據?

在音樂藝術中,電影音樂早已(至少有三十年)成為一項獨立而重要的行業。規模大的,如「齊瓦哥醫生」、「阿拉伯的勞倫斯」、「公元2001年」,音樂部分已自成完整的大作品。規模小的,如「男歡女愛」、「薛爾堡的雨傘」、「第三個男人」,主題曲成為傑出的歌曲作品。此外還有歌舞片音樂或卡通音樂,都成為電影音樂中的獨特項目,可見電影音樂本身愈來愈見進步,愈形複雜的程度。

從上述觀點來看,本屆評審影片中,「山中傳奇」(吳大江配樂)採用國樂配合少數西方樂器的演奏,傳統中國音樂風格加入稍許現代西方技巧,而且結構富機能性,處處再現動機或主題的變化與裝飾,使它成為高水平而完整的電影音樂佳作。插曲方面,「歡顏」(李泰祥作曲)、「春夢」(林家慶作曲)、「成功嶺上」(駱明道作曲),都是不錯的歌曲,將它貫徹於影片,成為相當成功的主題曲手法,頗為難得。至於「黃埔軍魂」(劉家昌作曲)與「小城故事」(翁清溪作曲),歌曲本身的成績優良,只是,與影片本身的風格不甚配合。

此外,我特別要提出「蝶變」(陳勳奇配樂)與「土地公」(黃茂山配樂)的音樂,它們雖然採用了許多既有音樂,因此缺少創作性,但配樂的手法,前者運用恢謔的對位,後者運用靜肅的和聲,具有相當的音樂潛力。

最後,我特別要建議:電影乃一綜合藝術,今天的中國電影如果要突破舊有範圍與水準,而擠身現代世界藝術之林,則勢必要與所有部門的中國現代藝術家密切合作。我認為:更多國內優秀作曲家與演奏家之參與中國現代電影的製作,結合國內關心中國電影的所有部門藝術家,中國電影藝術才有光明的未來!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