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各國有軍樂隊,目的是相同的:戰時鼓舞士氣,平時鼓舞人心。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軍樂即軍事音樂,與戰爭有關,甚至有人以為與軍國主義有關而輕蔑它。這是錯誤的想法!因為在戰場上,只需要吹號角或敲打軍鼓,用不著一支軍樂隊。軍樂隊通常演奏儀式音樂、進行曲,以及藝術音樂外通俗音樂的編曲等,所以用於軍隊的儀式或閱兵之外,在民眾的聚會或節日等更多場合也備受歡迎。
最近,我去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聽了一場國防示範樂隊的軍樂演奏會。這一支代表中華民國三軍的樂隊,任隊長是周什璉上,指揮是竺懷少校,當晚演奏的節目是豐富的,包括中西進行曲、中西藝術音樂與通俗音樂的編曲等,因平時經辛苦而嚴格的訓練,演奏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可見除了平時用於儀式或閱兵之外,它有餘力公開舉行演奏會,來安慰民眾,鼓舞人心。
然而,對於這樣一支夠水準的軍樂隊,當晚去聽演奏的聽眾並不十分踴躍。聽眾的大部分,除了少數愛好軍樂的民眾之外,恐怕以軍眷為多。我在國外多年,只要有機會也去聽他們的軍樂演奏會。因為那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聽聽那種宏亮、樂觀、激昂、律動的音樂,誰都會被它鼓舞的高興起來。而每一次我去聽的時候,總是看到許多當地的司令官坐在前排欣賞軍樂。因為軍樂是代表軍人的音樂,軍人該是首先來支持它。但是當晚國防部示範樂隊在台北的演奏會,我卻看不到我們的司令官們,我想如果他們在場的話對於示範樂隊的隊員該是多麼大的鼓勵。
我國現代化軍樂隊開始於光緒25年,袁世凱在小站練兵的時候,採德國軍事顧問高斯達的建議,廢止中國傳統的鼓吹樂器,改用西洋喇叭,組織了一支軍樂隊。接著光緒29年袁世凱奉慈禧太后之命,在天津創辦了一所軍樂訓練機構。這不僅是我國現代軍樂隊的開始,也是我國接受西洋樂器的嚆矢,至今已有七十四年了。政府遷到臺灣後,本來在政工幹部學校設有軍樂訓練班,是由故樊爕華少將創辦的,可惜樊氏死後即停辦下來。我們需要許多軍樂隊之外,該有一所訓練軍樂的機構。
今天國家面臨艱難的時候,我們少數人從事的藝術音樂,國家社會不重視是可以了解的。但民族需要團結,國家需要突破難關的時候,靡靡之音氾濫於社會,而鼓舞士氣與人心的軍樂卻不被重視是很難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