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能寫又能不寫的作曲家
盧炎
原發表媒體:中國時報
原發表日期:1977-05-01
撰文者:許常惠

老同學盧炎於去年9月回國在東吳大學音樂系教書。今天晚上,他要在第二屆亞洲音樂的新環境中發表他的新作浪淘沙令,這是盧炎的作品湊國內發表。做為他的好友,無論晴上或義務上,我都感到應該寫一篇介紹他的人與作品,何況他是我們這一輩少數優秀作曲家之一。盧炎,江西人,民國十九年生於南京。38年大陸淪陷時,全家撤退到臺灣。他父親是海軍上校退伍的,全家,即父母,一男三女,還有他的大姊夫,共七人住在師大附近的日本式房屋。38年,我們一起進入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今師大前身)後,我幾個同班同學便成為他家的常客。

盧炎是一個典型的善良人,而且具有蘇東坡式的中國文人氣質。在大學四年的生活中,我的記憶裡他從沒有人吵過架,甚至連大聲跟人喊叫都沒有。

早期的師大音樂系中,對理論作曲有興趣的不算多,第一屆的史惟亮,與第二屆的盧炎、翟天祺與我,而盧炎是其中的大器晚成型。他曾與蕭老師學過五年的作曲理論,他與陳懋良、馬水龍、徐頌仁四人是蕭老師門下的出色學生,而他們其中下筆最謹慎,創作最晚開始的是他。

盧炎於民國52年出國,先到東北密蘇里州大學(Kirksville)音樂系,54年轉到紐約曼斯音樂院(The Mannes College of Music)作曲家,跟Willian Sydeman學作曲,轉學於民國60年。然後又到紐約州立大學音樂院跟Mario Davidovsky學樂曲風格之研究,課外並擔任了Seeoaw樂譜出版公司的編輯。這個樂譜出版公司是專門出版新音樂在世界上著名,而盧炎後來成為公司審查作品的編輯,可見公司對他的看重。

盧炎是屬於難產的作曲家,他認為作曲應該是有所感才能寫,無所感就不必寫了。所以,他的作品奇少,到目前為止不超過十項作品:例如1967年的七重奏、1968年的四重奏、1970年的另一首四重奏、1972年的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1973年的「浪淘沙令」、1977年的木蘭詞等,還有幾首未完成的管弦樂。今晚他要發表的是根據李後主詞的「浪淘沙令」,此項作品位於他個人作品風格轉變時期,因為在此之前他的作品與傳統中國幾乎無關的,他在作曲時從不考慮民族或傳統的繼承問題。而從此以後,這問題引起他的關心了。他出國13年,不僅人回來了,心也回來了的感覺!

盧炎是屬於能寫而又能不寫的作曲家。我一方面祝賀今晚他的作品發表會成功,另一方面期待他能為中國音樂留下更多作品。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