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孝駿先生留下的諍言
原發表媒體:中國時報
原發表日期:1973-01-16
撰文者:許常惠

離開祖國28年之後,馬孝駿博士於1219日回國,住了約兩個星期,12日又匆匆飛往美國去了。

他在台北期間,曾應華岡邀請做了四次學術演講,其中恐怕以最後一次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音樂的演講引起最多反應與深刻問題。這兩個星期,我是比較有時間與他談了音樂的一人。從他的公開或私人的談話中,我聽了很多他對中國音樂的看法。他的話有時候是尖銳的、激動的,但那是出自誠懇而正確的意見,尤其出自愛國憂國的心情。

他說,我們以代表國家的名義,派女子國樂團或流行歌明星去美國。你想想看,外國人會以為中國民國是什麼樣的國家?他們能代表我們國家民族的聲音麼?就算代表中國古典與民間音樂,那種水準也太差了!

他又說:今天中國的國樂是什麼?我們所提倡的所謂國樂,真正能代表我們的音樂文化麼?那些五百年或一千年前的樂器與音樂,都可以進博物館了。當做我們的古樂或民俗音樂學術性或民藝性的保留與演奏是可以的、應該的,但當作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唯一的音樂文化去提倡、宣傳,甚至於拿到外國去和人家的交響樂相比是笑話!德國人、法國人也偶有表演他們的大鍵琴(二百多年前的樂器,鋼琴的前身),但那是讓人家欣賞十七世紀巴洛克時代的音樂罷了。當他們要表演自己的時代的時候,一定彈他們的鋼琴。中國音樂今天如果真正有本事,就派一個鋼琴家、交響樂團或一個作曲家,去跟外國人比好了。沒有第二個辦法能表示你今天在音樂上的成就。

提到今天的世界音樂,馬先生又說:最近幾年來,美國音樂在走下坡,在歐洲,過去音樂一流的國家,如法國、義大利也不如從前了。今天音樂最強盛的國家,恐怕要算德國、蘇聯與日本。而德國與日本是戰敗國呀!德國這個國家,一直是最提倡音樂,他們是以音樂來作為民族團結的象徵!日本是向德國學的,不要光喊我們是禮樂之邦,而要真正做到才行!禮是表面上的民族調和,樂是內部的民族調和。今天我們要救國復國,最重要的是音樂,音樂可以救國復國。

聽了馬先生這些話,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另一位愛國音樂家王光祈所說的類似的諍言。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