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蓉的聲樂與陳淑貞的鋼琴
原發表媒體:中國時報
原發表日期:1972-08-22

八月20日晚上,我在音樂會場上碰到高坂知武先生他是台大農學院教授,也是臺灣音樂界的元老之一,第一句話他對我說:「臺灣樂壇變厲害了,比起二、三十年前,現在年青人真的厲害!」

高坂的話完全說對了,臺灣音樂界正在激變,這個變是好現象,是進步,至少在技術上遠超過二十年前的水準。這個變好像從十年前就開始,而尤其這五年來更積極的在轉變。比如任蓉的聲樂與陳淑貞的鋼琴就是上星期我所聽到的突出例子。

上星期我聽了兩場音樂會:一場是八月18日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舉行的任蓉、鄧神勢聯合演唱會另一場是八月20日在實際堂舉行的吳季札教授學生鋼琴演奏會。其中任蓉的聲樂與陳淑貞的鋼琴是突出的,使我對中國樂壇的未來感到希望與信心。任蓉的聲樂在十年前我聽過,那時候她還是師大音樂系的學生,但已經是系裏最有潛力的一人,而且她具北方人肯苦練、真爽的性格,還有做聲樂家必需的堅實的身體。然後,她於民國五十四年赴羅馬,進入聞名世界的聖·西其利亞音樂院,五十九年結束了她的學業,終於邁進於聲樂家的生涯了。

任蓉去年回來過,並舉行獨唱會,但我錯過機會,沒有聽到,所以這次才算聽到她學成後的真面目。

宏亮的音量,優美的音色正確的發聲法,清楚的發音,對於一個聲樂家所必須具有的這些條件,任蓉可以說已經達到完美的地步。毫無疑問的,她已具有聲樂家的完整的條件與深厚的基礎。換句話說,她已突破聲樂技術的階段,今後聲樂藝術的世界正等著她去開拓。因為那一天晚上,我聽下來她所唱的義大利歌曲、歌劇選曲與德國古典歌曲、神劇選曲之後,我覺得她的歌聲不是戲劇性女高音,而是抒情女高音,尤其她適合於唱純粹風格的,比如宗教性歌曲。然而,在那幾乎完美的歌聲中,我感到她所缺少的是強烈的感動力,那是來自音樂性內容的感動力。那不是每一個藝術工作者,經過技術的磨練之後,所追求的最重要的東西麼?從此開始分別歌唱家與藝術家的不同!

陳淑貞的鋼琴可以說完全出我意料之外,她給我的感動是近於吃驚的!因為她一直在屏東的鄉下,因為她是高中學生,因為她沒有出過國。雖然事前小提琴家柯尼希與鋼琴家(她的老師)吳季札給我提過他們都以最高讚辭提起她,但是不是親耳聽到,我真不敢相信她有這樣造就。

那一天晚上陳淑貞只彈了三項:蕭邦的三首練習曲、普洛可菲耶夫的奏鳴曲、貝多芬的奏鳴曲,但她的技巧已經是驚人的,但更驚人的是她的表現,尤其她把貝多芬後期的那一首101號奏鳴曲彈出來時,幾乎不可想像是一個20歲不到的女孩所表現的,苟且不談她是否彈出後期貝多芬那深澳的境界,我已經感到她的音樂性,那是近於靈性的。但願她能愛惜自己、磨練自己,更上一層追求她的音樂,因為以今天她的造就,她的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由這兩個青年音樂家的突出例子,我要忠告今天眾多做出國夢的音樂學生兩件事情:1.只有在國內有成績的學生,出國留學後才會有更大成就,相反的在國內不好的學生不可能出國留學就會變好。2.只要肯用功苦練在國內也照樣可以達到相當高的水準,而並不比一般回國留學生差。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