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樂團的傳統編制看未來國樂的展望
為中廣國樂團《45年的回顧與展望》音樂會而寫
原發表媒體:民生報
原發表日期:1970-12-18
撰文者:許常惠

中國樂團的形式(編制)與內容(演奏樂曲)是沒有固定的,隨時代與場合而不斷地演變下來,形成極豐富而悠久的傳統,唯一不變的是音樂所表現的民族感情與精神。

試看中國音樂史上所列舉的若干典型樂團情形:

1.周代「行車田役」所用之音樂:

「鼓人,掌鼓六鼓、四金之音樂,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教為鼓而辨其聲用…..以鼖鼓鼓軍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晉鼓鼓金奏,以金錞和鼓,以金鐲節鼓,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周禮:地官)

這是以金閣類(打擊)樂器組成的十人軍樂隊。樂器包括六個鼖鼓與金錞、金鐲、金鐃、金鐸各1個。

2.漢代樂府之十九章之歌樂:

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漢書:禮樂志)

這是七十人之男女兒童合唱團,但聲部的編制不得而知。

3.六朝房中樂「清商三調」之一「 平調」:

「平調有七曲…其器有笙、笛、筑、瑟、琴、箏、琵琶七種;歌弦六部。」(王僧虔:宴樂技錄)

這是十三人之室內樂團,包括兩個竹類吹奏樂器:笙、笛;五個撥弦樂器:筑、瑟、琴、箏、琵琶;另有歌弦六部。琵琶為西域樂器。

4.隋代九部伎之一「龜茲樂」之舞樂:

「《龜茲樂》,工人皂絲布頭巾,緋絲布袍,錦袖,緋布褲。舞者四人,紅抹額,緋襖,白褲帑,烏皮靴。樂用豎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橫笛一,簫一,篳篥一,毛員鼓一,都曇鼓一,答臘鼓一,腰鼓一,羯鼓一,雞婁鼓一,銅拔一,貝一。」(舊唐書:音樂志)

就是共十九人的舞樂團,舞者四人、奏樂者十五人,各人奏一種樂器。這些樂器大部分為外來之胡樂器。

5.唐代坐部伎第一部「燕樂」的編制在十部伎與二部(座立)伎中規模最大:

「樂用玉磬一架,大方響一架,搊箏一,筑一,臥箜篌一,大箜篌一,小箜篌一,大琵琶一,小琵琶一,大五絃琵琶一,小五絃琵琶一,吹葉一,大笙一,小笙一,大篳篥一,小篳篥一,大簫一,小簫一,正銅鈸一,和銅鈸一,長笛一,尺八一,短笛一,揩鼓一,連鼓一,钉鼓二,浮鼓二,歌二。」(杜佑通典)

共二十七種樂器、二十九位演奏者與二位歌者的大樂團。特別要注意,這個樂團所採用的樂器包括雅樂、俗樂與胡樂的樂器。大小豎箜篌、大小琵琶、大小五絃琵琶、大小篳篥、尺八、揩鼓都是胡樂器,玉磬、大方響、笙是屬於雅樂器,其他屬於俗樂器。

6明代朱載堉所著:樂律全書中列「軒縣之圖」

「軒縣圖三十五人,樂正一、舉摩一、柷一、敔一、搏拊一、……小塤一、大箎一、小箎一……大蓫一、小蓫一」其中有人兼歌這是明代雅樂的編制。

7.清代鼓吹的「凱旋饒歌樂」:

「用司金四人,司大銅角四人,司小銅角四人,司鑼二人,……司管六人、司蕭六人、司笛六人、司笙六人、司箎六人、司雲鑼四人。」(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綱)

這是一支十八種樂器,包括演奏者八十人,演唱者二十人,共一百人的大軍樂隊。

民國以後,除了戲劇後場伴奏樂團與民間樂團的編制維持前代情形之外,軍樂隊與國樂隊開始受了西方軍樂隊與交響樂團的影響,西化與改變起來了。

我國最早的一支西畫軍樂隊成立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那是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期間,採納德國顧問高斯達的建議,廢棄我國傳統之鼓吹樂器,改用西洋喇叭,組織了一隻軍樂隊。後來袁世凱鳳慈禧太后之命,在天津辦了一個軍樂訓練機構,總共訓練三期,每期80人,另有一支旗人隊,約50人。

我國現有國樂團的編制,可能由劉天華創始的。劉天華於民國4年任教於江蘇常州中學,在校內組織了絲竹合奏團。然後於民國11年到北平,加入北大音樂傳習所,創辦「國樂改進社」並做了國樂合奏曲《變體新小令》,因此必然有一個國樂團做為改進之實驗。可是當時他在北平創立的國樂團,其編製與規範如何?我們不十分清楚。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劉天華視朝西方交響樂團的方式進行改革,而後來在上海成立「國樂改進社分社」(民國18年)是由劉天華的協助而成立。所以我想民國24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廣國樂團,必然受其影響接近今天的國樂團模樣。

中廣國樂團於45年前成立時的編制如下:

1.擦絃樂器:梆胡、粵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

2.撥絃樂器:琵琶、阮、秦琴、月琴、三絃、琴、瑟、箏。

3.吹奏樂器:嗩吶、十一孔笛、壎、笙、鳳簫、笛、梆笛、管、簫。

4.敲擊樂器:雲鑼、鑼、鼓、木魚、磬、揚琴、木琴。

然後,45年後的編制如下:

1.擦絃樂器:高胡、中胡、南胡、革胡、低胡。

2.撥絃樂器:琵琶、阮、三絃。

3.吹奏樂器:梆笛、曲笛、新笛、笙、管。

4.敲擊樂器與揚琴。

毫無疑問地,在組合樂團的觀念上我們越來越接近西方交響樂團的編制:四組樂器,各組盡量包括女高音至男低音的音域。於是,我們改革樂器如新笛,新造樂器如革胡或低胡。不久的將來,引進西方交響樂團的樂器也是可能的,就像漢代我們引進胡笳,唐代引進箜篌與琵琶、宋代以後引進了胡琴、三絃與嗩吶等。

今天國樂團所面臨的問題,絕不是該不該保持固有的樂器或該不該引進外來樂器的問題。因為從上述我國樂團的演變情形,我們已知道,隨著時代的變遷,引進外來樂器是必然的現象。然而樂器只是音樂藝術的創作與演奏的工具,最重要的還是音樂本身。

所以對未來國樂團的展望,我認為我們需要立即展開如下的工作:

1.整理與研究古譜

國樂團首要的任務應該演奏中國傳統音樂,那才是名正言順的事情。然二今天我們國樂團的演奏曲目,以演奏古曲新編與新曲為主,傳統古樂的演奏成為最弱最少的一環。究其原因,我們沒有做古譜的蒐集、整理與研究工作,所以無法提供確實而具體的古樂樂譜給國樂團演奏。

因此,我們的國樂團需要設立及加強研究部門,讓我們的國樂團能夠演奏中國各朝代的各種代表性音樂。否則,看到日本與韓國的國樂團演奏中國古樂真是一項諷刺與恥辱!

2.創作新國樂作品

一個國家的音樂文化的維持,不僅靠古樂的維護,而且要靠新樂的創作,如此,傳統才能發揚光大,並給予當代人民一個抒發民族感情與民族精神的機會。讓世界上的人知道:古代中國人創作了偉大的音樂,現代的中國人仍是附於創作藝術的民族。

因此,國樂團需要更多作曲家的合作,或設立創作部門,讓現代中國作曲家,根據前項古樂的傳統,創新中國的音樂。

3.汲取民族音樂的精華

今天的中國音樂,失去了古代大部分的雅樂,但是仍保存最豐富的傳統俗樂。這些俗樂,特別時我國各省民間樂團,隨著民族音樂學的發達,應該是越來越受重視。音樂不能脫離人民的生活,就像一棵樹不能沒有根一樣。同時人民的生活不斷地在提高,所以未來的國樂團必須吸取民俗音樂的精華,將它提昇,呈現於聽眾,如此才能獲得國人感情與精神的共鳴。

4.國樂團編制的重新研討

國樂團以西方傳統交響樂團為模型來編制,這只是求變的方法之一,但絕不是唯一的方法。試看西方近40年的作曲家,以傳統交響樂團的編制為對象作合奏曲的人越來越少,這不是告訴我們它的編制本身已發展到求變的階段麼?

如上述三項所說,我們的國樂團必須作到演奏歷代的正統音樂、各地方民俗音樂的精華、以及現代國人所創新的作品。所以樂團的編制,因著不同的樂類而隨時應變;換句話說,它必須要包括上述各類音樂的各種樂器,以及各類型的編制。同時,對於現有樂器,無論本國的或外來的,我們必須以科學的音響學或樂器學的方法,重新加以研究、實驗,以追求旗最完美的個別性能與整體編制。

中廣國樂團是我國歷史最久,而且培育最多國樂人才的國樂團。在它45年的回顧與展望中,我誠懇地提出上述意見,盼望它能百尺竿頭,更上一層。因為中廣國樂團不僅屬於中廣,更屬於全體喜愛民族文化的國人,今天該是重整旗鼓的時候了。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