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 民俗曲藝田野調查日誌(三)
撰文者:許常惠

民國七十三年七月三日  陰偶雨

上午九時到達彰化市公所,首先拜訪民政課施並炘先生。施先生辦事明快,立刻提供彰化市行政地圖及市內廟宇名冊,然後和我們討論採訪順序,擬定行程之後,由施先生陪同拜訪陳駿青市長,市長對我們的研究工作十分關心,並邀請全體工作人員中午聚餐。

十點離開市公所,由民政課溫火烈先生陪同採訪孔廟、白雲寺、龍泉寺、太極恩主寺、八卦禪寺等。

彰化孔廟創建於雍正四年,現在的孔廟於民國六十七年整修,在現存的臺灣孔廟中歷史僅次於臺南。我們所關心的是祭孔的音樂部份,經採訪了解樂章是根據莊本立教授於民國五十九年修訂的明代大成樂章。演奏團體,古時是由彰化梨春園擔任,現在改由吳鵬峯(梨春園的成員)領導的樂團擔任演奏,中山、民生、平和與南部四所小學輪流負責舞蹈部份。我們希望見到的是改制以前孔廟所保留的古老樂器與樂譜,可惜保管樂器的鄭鼎乾先生不在,改定明日在來察看。

白雲寺位於桃源里,是佛教寺廟,現由釋天一法師主持,有尼師二十幾位,除早晚課有正常的誦經之外,中午還有午供。本寺屬臨濟宗,唸經之音調為鼓山韵。白雲寺建於民國四十四年環境優美,頗有規模,是一所正派的佛教寺廟。

龍泉寺位於白雲寺附近,由妙空法師(本名楊彩蓮)及徒弟二人主持,屬淨土宗,寺廟規模狹窄,早晚課除師徒二人之外,偶有信徒參加,誦經之音調屬何派則不詳,因為師徒二人均外出,無法查問,本寺建於民國四十七年。太極寺也位於桃源里,是規模宏大,但卻型式庸俗的臺灣現代宮殿建築。分為兩殿,下面是太極寶殿,奉關聖帝君及玉皇大天尊,上殿奉皇帝,無固定道士主持。據總幹事胡先生說:經常有一位性儀法師(本名姚兆慶)來教導信徒念經。這是典型臺灣佛道一家的寺廟,奉道教之神而誦佛教的梵唄。

八卦禪寺也在附近,環境清幽,雖然是建於民國三十七年的新佛寺但能令人感受到一股正派佛寺的氣氛。本寺屬淨土宗,唱鼓山韵的梵唄,由惠淨法師主持,共有十一名尼師,除了每天做正常的早晚課之外,按照佛門規矩,法師舉行其法事,本寺因為熱心於慈善事業,獲得省主席表揚。

上午的採訪於十一點四十分結束,感到卦山大飯店接受市長的午宴,午餐後回到吳醫師工館休息。

下午的調查於三點半展開,按次序訪問了必應祠、龍鳳寺、善化佛堂、慈濟寺與曇茲佛堂。

必應祠位於萬壽里,奉祀百姓公,屬於道教。本祠於民國五十八年農曆十月20日落成,佔地三十八坪,由林錫鈴先生負責。目前增建戲台及服務台,幾乎每天都有還願的香客以上演歌仔戲或布袋戲酬神,觀戲的民眾絡繹不絕,是一處頗熱鬧的專供表演民間戲劇的廟宇。演戲團體來自臺灣中部一帶的民間劇團(註:上月的節目單)

龍鳳寺位於中央里,日據時代稱彰化寺,光復以後可能自目前之負責人施文先生接收,乃佛教寺廟,屬淨土宗,唱龍華韵,誦經時也加以風琴伴奏,沒有正式法師。本寺門戶剝落,氣氛冷清,施文神智不清,已脫離正常之寺廟功能。

善化佛堂位於桃源哩,於民國六十年開始建造,六十九年行開先典禮,分為兩殿,下層為關帝廟,奉恩主公,上層奉觀音佛祖,屋頂建一座大觀音像,本佛堂是由原來建彰化大佛的一批佛教信徒,因為大佛收為縣有,而另外到本地來新蓋的,無正式法師。位於此地者均為信徒或齋姑,又是一座佛道混合的廟堂。

慈濟寺位於華北哩,原稱靜養堂,自民國四十三年即有,現在之慈濟寺為民國六十五年改建,乃佛教寺院,無宗派,由真心法師主持,有十一位尼師在此,環境雅潔清境,早晚課正常誦經。今天為我們作簡介的天音法師並且誦了瑜珈燄口施食耍集中之一段,本寺頗重於研究佛法。

曇花佛堂位於大同里,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屬齋教龍華派,供奉觀音佛祖和釋迦佛,殿內懸有清道光三十年荔夏穀旦立〈曇花佛堂〉匾,清咸豐甲寅秋八月立〈智慧光明〉匾。民國三十五年由林大賡居士接任該堂主持,寺十六年發起重修,堂內景觀饒有古意,屬曹土宗,唱龍華韵,信徒在此帶髮修行。林大賡居士為現任彰化縣佛教會長。

下午六點三十分與市公所施並炘先生一同吃晚飯。飯後步行到永生里永樂街57巷15號的「集樂軒」。集樂軒原與梨春園同出於一師源的北管樂團。後來,兩團分庭抗立成為軒園兩大派,成員約20人,目前已沒有每天練習。雖然市公所已通知他們邀集票友,但是許多人被突來的大風雨所阻,到達的票友僅十人左右。廳中奉祀西秦王爺,左壁懸掛兩位啟蒙師傅的遺照,一位是教導唱戲的林綢先生,另一位是教導身段的江清江先生。目前由李子簾先生擔任師傅。集樂軒這幾年來比較不常外出演奏,每年固定出陣的日子是農曆九月十九日(媽祖生日)。他們到現在仍保存的彩板、鼓架、大旗均是做工細緻,具有悠久歷史的珍貴文化遺產。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集樂軒子弟為我們演奏了一段清奏〈風入松〉和曲牌〈大監州〉,響亮的鑼鼓、嗩吶聲掩蓋了門外的雨驟風雨,也帶領我們進入了一個奇異的屬於傳統的世界。

晚上十點30分,我們告別了集樂軒的票友們,和施先生到夜市吃消夜,十一點鐘才結束了今天的工作,踏上歸途。(林淑玲記錄)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