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採集歸來
原發表媒體:雅歌月刊
原發表日期:1978-10-01
撰文者:許常惠

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二十二日近一個月的期間,我們深入全省各地展開民歌採集的工作。此次乃著重於三個部分的進行:①全省各山地的民歌②台灣中南部的閩南傳統音樂③南部地區的客家民謠。

 

早在民國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這三年中,我們在台北至台中各民間曾著手於佛教音樂的採集。當時參與這項工作的還有顧獻樑等人,而從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間又是另一階段的進展,是著重於平地的閩南和客家的民歌採集,由我和史惟亮等一行人忙碌地穿梭在苗栗至屏東縣境內,而後更擴大到全省各平地、山地,那一次可算是較具規模的一次。這以後的民歌採集工作曾暫停了幾年,直到六十四年間我們又再度進行此項頗具意義的工作,到了民國六十六年,我們的方向已轉至全省戲劇的採集,這時期的夥伴,有熱心於地方戲劇的邱坤良和王振義等人。觀其上列數次的採集民歌工作,我相信:對於台灣全省各地的民間音樂,實已易於窺見其全貌!

 

漢族的民歌雖然旋律尚存,然而已經沒有人會唱出真實的音調。而山地的一些較艱深的複音、和聲唱法,賽夏族已成絕唱,而曹族和布農族的同胞也只有七十歲以上的老山胞才會唱,而受文明衝擊較少的台東阿美族和蘭嶼雅美同胞的對位唱法,也只有年輕的山地同胞約五十歲左右的還會唱之外,若再不保存則會面臨失傳。

 

關於台灣傳統戲劇部分,本是相當的富有,可是到現在,名義上還存在的北管音樂團體中大約有幾百個,然而具有實力的也才只有二、三十個真正地還參以活動,倘若還要精選出較優異的則已更少。南管音樂團體還有二十來個,可是,除了在鄉鎮中的迎神廟會,有時還出現幾個業餘性的團體外,就再也找不到了。至於更微弱的民間歌舞小戲,則和地方戲劇大同小異。

 

就其上述的情形看來,常使我沈痛地感受到,若要保存從前的盛況,是一件極其棘手的事,這也趨使我更要大聲疾呼:是否還需要維護這些傳統文化,假若,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就要積極的拿出行動,或由民間企業團體支助,或是能得到政府當局的重視而成立一所中華民族音樂中心,著手於民族音樂的收集、研究、演出及傳授。

 

〝一個文化若要建立起來,則需要花費幾百年的時光;可是,一個文化要遭受到毀滅,則是幾年之間的事。〞──這就是我的理由──什麼事是該做的,為什麼是我迫切地要全力以赴的?!

回到列表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