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飽滿的布農民歌
找一家小食堂吃過飯後,我們在鄉公所邊休息,邊等候。結果等到七時半,一個人影也沒有,那位女山胞的鄉民代表也不見了。急得趙先生跑出去到處找人。快到八時趙先生來告訴我們,山胞全在教堂做禮拜,趕快去教堂等人。於是趕緊來到山坡上的一間基督教禮拜堂,果然人擠得滿滿的,正在做禮拜。等到八時半禮拜結束後,人羣從教堂走出來了,趙先生才找到牧師,跟牧師說:請把會唱歌的山胞留下來,因為我們老遠趕來錄音。這樣才留下廿多個男女山胞,回到鄉公所做了記錄:共八個男人,十四個女人,平均年齡六十歲。從這次經驗我體會到教堂在今日山地的重要地位。這晚我們錄了十一首布農民歌:
① 飲酒歌(和聲唱法,自然和弦式)
② 祈禱打獵豐收歌(和聲唱法,自然和弦式)
③ 打獵凱旋歌之一:在回路上或屋外(和聲唱法,自然和弦式)
④ 打獵凱旋歌之二:回到家裡(和聲唱法,自然和弦式)
⑤ 飲酒報告戰功口令歌(單音唱法,朗誦式)
⑥ 出草凱旋祭人頭歌(複音唱法,奧卡那姆式)
⑦ 祈禱小米豐收歌(複音唱法,奧卡那姆式)
⑧ 和好歌(和聲唱法,自然和弦式)
⑨ 愛人如愛自己歌(和聲唱法,自然和弦式)
⑩ 單簧口琴演奏之一(悲傷的調)
⑪ 單簧口琴演奏之二(快樂的調)
此地的布農族,比花蓮縣卓溪鄉或台東縣延平鄉都唱得好。我說好的意思是音準,和弦飽滿,所以反而使我感到不原始。例如①②③④⑧⑨六首的和聲唱法,完全在大三和弦上,使我不得不懷疑教會音樂對他們的影響。尤其唱⑧與⑨首的時候,他們手裏拿著教會的讚美歌譜,而看著布農語羅馬字的歌詞在唱。換句話說,採用聖詩的歌詞,套上布農族民歌的曲調。
至於「祈禱小米豐收歌」,這裏唱的比延平鄉音準,但仍是二聲部,以五度或四度為主的奧卡那姆式複音唱法,三十五年前黑澤在關山錄的,我們這次在台東縣延平鄉與這裏南投縣信義鄉錄的,共三次在基本上唱法是相同的。只有一個錄音是特別的,那是呂炳川博士在民國五十六年採集的錄音──三聲部的自然和弦唱法,地點也在信義鄉,但不是明德村,而是在羅娜村。
布農族合唱民歌的起源在當年黑澤隆朝公開於世的時候,引起相當的辯論:它不適合於:達文的異性吸引說,史本沙的遊戲起源說,盧穆的語言表現說,布羅的勞動節奏起源說,更不適合於音樂史的合理進步說(由單音而複音,而和聲),於是黑澤提出了因弓琴或口琴的使用而產生的自然和弦(泛音列)的起源說。我想也是有他的理由。不過今天的民族音樂學的發達,承認因不同環境,不同民族或不同時代而產生不同音樂是妥當的,不應該限於某一種起源說。
曹族與布農族都重視眾人合唱的民歌,但相反的單音唱法的民歌式曲調很少也是相同的。難道單獨一人的時候,他們沒有自己喜歡唱的民歌嗎?吳鳳鄉的高英輝神父告訴我:「其實他們也有單音唱法的民歌式民歌,只是他們不願意唱給外人聽,很難採集得到。」這也許是真實的話。
晚上九時離開信義鄉,到達台中已是午夜十二時。 (十)
前一篇:追尋民族音樂的根!!(九)
下一篇:追尋民族音樂的根!!(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