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十)
原發表媒體:新生報
原發表日期:1967-08-23
撰文者:許常惠

七月三十一日

 

到牡丹的路仍是不通,只有提早一天的路程,到車城去了。

 

車城鄉也是恆春民歌的一個中心,當地人甚至認為『思想起』產生於車城,而不在恆春。但是無論車程是否為『思想起』的發源地,車城人愛好本地民歌的情緒確是相當高。

 

然而,等到我們實際聽了他們的民歌之後,我們立即發現車城的恆春民歌與其他地方有顯然不同的地方。它的不同不在歌調的形式上,而在演唱的方式與精神上。同是唱『思想起』,『牛尾擺』,『四季春』,『臺東調』,但是在恆春、楓港、滿州聽到的是帶著憂傷,悲愴,暗澹的情緒,在車城聽到的是帶著明朗、活潑、生動的情調;這種不同,特別在車城鄉田中村村長林添發(五十四歲)先生所唱的歌調中表現得最突出。

 

林添發先生可以算是恆春民歌的代表性人物;這幾天來我們所聽到的恆春民歌的歌唱者中,楓港的黃高乱女士與黃公愛先生,恆春鎮大光里的吳知尾先生與陳達先生,滿州鄉長樂村的潘石頭先生都可以算是代表。然而他們與林添發先生不同,林添發比他們都藝術化,他是第一流的民間藝術家;他一人會唱,會彈月琴,會奏胡琴,還會演奏許多其他民間樂器。由林添發唱出來的(邊彈、邊唱)民歌,一方面還保持原始歌調的淳樸風格,另一方面卻把它淨化、藝術化,節奏有律,音高準確,表情恰當,但正因為這些優點,他的民歌多多少少失去了吳知尾與陳達所有的野性與赤裸的真實感。車城的「藝術化」或「文化化」的恆春民歌,是否因為它是這一帶最富裕的鄉村?

 

前一篇: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九)

下一篇:民歌採集隊西隊日記(十一)

回到列表頁